作者:慧蓉(人文國中小家長)
《我的學習誰做主-放映座談會》 – 會後整理
先說老闆個人的兩個結論:A 是「座談會真是一種血淋淋的活動型式」;B 是「座談會結束了,對話才真正地開始。」
兩個點各有兩個原因,不過我們先來畫重點:今天座談時,店長形容家長在教育小孩,決定讓小孩學什麼、學多少、學多久、哪裡學的時候,其實很像是養鳥人的心情,總結一句地說,那叫做:
「捏怕死、放怕飛。」
然後我們說說結論 B 的部份。
真正的討論之一很顯然地是,大家離開書店以後,駿良老師跟八重店長的對話進入沈澱此次座談以及發想下次活動的階段,此時談話內容不但涉及學生的學習、涉及個人的學習、甚至涉及座談節奏該放手或掌握的天秤。
整段檢討對談來說,老闆覺得跟「捏怕死、放怕飛。」是極為接近的。有時候我們就是只能不斷地收集資訊、觀察氛圍,然後判斷、執行,再修正而已,誰也不能說我期待如何就能如何,不管那件情是教養小孩、增能自已、還是形塑場景。
真正的討論之二是很隱約的,發生在這場座談後各種老闆我不一定能聽得到的參與者或非參與者之間。譬如協辦者的孩籽協會群組、譬如人文國中小的粉專貼文,或者是任何後續友人之間的分享、提及,還有討論之中。
而老闆和店長一路談到晚餐結束的九點十點,還可能再延伸到之後的相關課程或活動的,也是無法在貼文紀錄中精準完整的呈現的。
這可能很像是孩子們學習的過程中,有許多做不做主、如何做主、如何選擇的心情也無法一一詳述的感覺。或是我們不要想孩子,就想有關自己的學習過程(硬要拉回店長一直叫大家想的事),是不是也有很多無法說清楚,說到讓別人懂的?
嗯,我知道有關B這段太抽象,讀起來大概辛苦且偏無聊。
那麼有關結論 A 吧!
血淋淋之一是,座談不是講座,雖然主辦者駿良老師跟主持人八重店長有想要形成的議題主軸,但畢竟座談會是現場所有人都能自由發言的形式,也就是,整場座談會跳出的話題,就是極為真實、極為當下的。
從父母讓孩子自由探索自由學習的角度來說,其結果而言,就是父母要有極強的心臟,常要應對各種突發狀況,也要能接納各種結果的發生。
換句話說,主持人這樣安排流程,也算是滿瘋的。
血淋淋之二是,主持人希望這場座談會能讓大家腦力激盪也暢所欲言,然後為了不讓有限的時間內議題太過發散,他還是抓了幾個主軸希望大家集中一下思考的方向。
可能因為是這樣,有時候主持人的引導說了一小段,然後等著大家回應的時候,老闆我會看到各式各樣的表情,有人還在消化問題、有人正在抓取經驗、有人可能正在神遊(?)、有人受到驚嚇(!)…坦白說,這各種的反應對老闆我來說也是一種血淋淋,內在正在發生的血淋淋。
但真正血淋淋的是,同為擁有兩個小孩的媽媽我本人,會在大家提出某個自身經驗的時候冒出一個直覺反應,可能是一句內心OS那樣的直覺反應;可能偏認同偏有感,也可能偏皺眉偏懷疑,我不曉得是不是每個參與的爸媽都有此感。
但我認為這是座談會形式中,由於異質性的發言、多元性的經驗、各種沒有特定方向性的飛來一筆之發言,會刺激出的火花。
這個火花可能一瞬即逝,可能點燃了什麼而發生一點小改變,可能延伸成我前面說的結論B之二。不管怎樣,直視當下這個火花冒出來的瞬間,老闆我就是覺得它,相當地,血淋淋。
那是一種必需望向真實的血淋淋。
捏怕死、放怕飛啊…形容放不放手或給不給作主是很真切,但不覺得點出這種冏境的做法也很血淋淋嗎?
(總之我覺得今天的座談會應該叫做血淋淋座談會><“)
先筆記到這裡,明天也許發個座談會的錄影小片段,也許再說些什麼。
也許就不了。
也許有人寫參與後心得給老闆我的話,我就又開心的碎碎念起來了~~
#偏心書店的教養課
#偏心書店的深夜文
#老闆會融
#孩籽實驗教育協會
#宜蘭人文國中小